Skip to content

🏷️ 标签

标签功能使用指南

📖 什么是标签?

标签是 Dinox 中一个灵活的笔记分类功能,它可以帮助你为笔记添加多个关键词,方便后续查找和管理。

简单理解

  • 🏷️ 标签:就像给笔记贴上的”便利贴”,可以添加多个

  • 📝 笔记:一篇笔记可以添加多个标签

  • 🌳 树形结构:标签支持父子关系,可以创建层级分类

举个例子

  • 一篇关于”Python 学习”的笔记,可以添加标签:

    • #学习(父标签)

    • #Python(子标签,属于”学习”)

    • #重要(另一个标签)

  • 这样既可以通过”学习”找到它,也可以通过”Python”找到它

标签的优势

  • 灵活分类:一篇笔记可以添加多个标签,从不同维度分类

  • 快速查找:点击标签,快速查看该标签下的所有笔记

  • 层级管理:支持父子标签,创建分类体系

  • AI 自动生成:AI 可以根据笔记内容自动生成合适的标签

  • 批量操作:可以同时给多篇笔记添加标签


🎯 标签的使用场景

场景一:多维度分类

需求:从多个角度分类笔记

标签设置

  • #工作#学习#生活(主要分类)

  • #重要#待办#已完成(状态标签)

  • #Python#设计#会议(主题标签)

使用方式

  • 一篇笔记可以同时添加:#工作#重要#会议

  • 这样可以从工作、重要、会议三个维度找到它

场景二:层级分类

需求:创建有层级的分类体系

标签设置

  • #工作(父标签)

    • #工作/会议(子标签)

    • #工作/项目(子标签)

    • #工作/日报(子标签)

  • #学习(父标签)

    • #学习/Python(子标签)

    • #学习/设计(子标签)

使用方式

  • 添加 #工作/会议 标签时,会自动包含父标签 #工作

  • 点击 #工作 可以查看所有工作相关的笔记

  • 点击 #工作/会议 可以只查看会议相关的笔记

场景三:状态标记

需求:标记笔记的状态

标签设置

  • #待办#进行中#已完成

  • #重要#紧急#归档

使用方式

  • 给笔记添加状态标签,方便筛选和管理

  • 可以快速找到所有待办事项或重要笔记


🚀 如何创建标签?

第一步:进入标签管理页面

  1. 进入设置页面

    • 点击底部导航栏最右侧的”设置”图标(⚙️)

    • 进入设置主页面

  2. 找到”标签”选项

    • 在设置页面中,向下滚动

    • 找到第一个设置卡片组(包含”卡片盒”、“思流”、“标签”等)

    • 在这个卡片组中找到”标签”选项(带有 🏷️ 图标)

    • 点击”标签”这一行

  3. 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
    • 页面顶部显示标题”标签”

    • 右上角有一个”+“按钮(加号图标)

    • 顶部有搜索框,可以搜索标签

    • 下方显示所有标签的树形列表

第二步:创建顶级标签

操作步骤

  1. 点击创建按钮

    •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”+“按钮

    • 会从底部弹出一个输入弹窗

  2. 输入标签名称

    • 在输入框中输入标签名称

    • 例如:“工作”、“学习”、“重要”

    • 标签名称会显示为 #工作#学习

  3. 保存标签

    • 点击弹窗右上角的”保存”按钮(✓ 图标)

    • 标签会添加到列表中

    • 弹窗会自动关闭

注意

  • 标签名称不能为空

  • 标签名称会自动规范化(去除首尾空格等)

  • 如果标签已存在,会提示”标签已存在”

第三步:创建子标签

操作步骤

  1. 找到父标签

    •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作为父标签的标签

    • 如果父标签有子标签,可以点击右侧的展开/收起按钮(▶️/▼)来展开或收起

  2. 打开菜单

    •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
    • 会弹出操作菜单

  3. 选择”添加子标签”

    • 在菜单中,点击”添加子标签”选项

    • 会弹出输入弹窗

    • 弹窗顶部会显示”父标签:#{父标签名称}

  4. 输入子标签名称

    • 在输入框中输入子标签名称

    • 例如:父标签是”工作”,子标签输入”会议”

    • 最终标签路径会是:#工作/会议

  5. 保存标签

    • 点击弹窗右上角的”保存”按钮

    • 子标签会添加到父标签下

    • 父标签会自动展开,显示子标签

标签路径说明

  • 顶级标签:#工作

  • 子标签:#工作/会议(使用 / 分隔)

  • 多级子标签:#工作/项目/A项目(支持多级嵌套)


💡 如何给笔记添加标签?

方法一:在笔记详情页面添加

操作步骤

  1. 打开笔记

    • 在笔记列表中,点击要添加标签的笔记

    • 进入笔记详情页面

  2. 找到标签区域

    • 在笔记详情页面,找到标签显示区域

    • 如果笔记没有标签,会显示”添加标签”按钮

    • 如果笔记已有标签,会显示标签列表

  3. 点击标签区域

    • 点击”添加标签”按钮或任意已有标签

    • 会从底部弹出标签选择列表

  4. 选择标签

    • 在列表中,可以看到所有标签(树形结构)

    • 点击标签,可以多选

    • 选中的标签会显示勾选标记(✓)

    • 可以搜索标签:在顶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

  5. 创建新标签(可选)

    • 在搜索框中输入新标签名称

    • 如果标签不存在,会自动创建

    • 创建后会自动选中

  6. 完成选择

    • 选择完成后,点击底部的”完成”按钮

    • 标签会自动保存到笔记

    • 弹窗会关闭

方法二:在编辑笔记时添加

操作步骤

  1. 打开笔记编辑页面

    • 在笔记列表中,点击要编辑的笔记

    • 进入笔记编辑页面

  2. 打开操作菜单

    •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
    • 或使用其他方式打开操作菜单

  3. 选择”标签”选项

    • 在菜单中找到”标签”选项

    • 点击后会弹出标签选择列表

  4. 选择标签(同方法一的步骤 4-6)

方法三:批量添加(多选模式)

操作步骤

  1. 进入多选模式

    • 在笔记列表页面,点击右上角的多选按钮

    • 或使用其他方式进入多选模式

  2. 选择多篇笔记

    • 点击笔记卡片,选中笔记

    • 可以同时选择多篇笔记

    • 选中的笔记会显示选中标记

  3. 打开标签选择

    • 在底部操作栏中,找到”标签”或”设置标签”按钮

    • 点击后会弹出标签选择列表

  4. 选择标签

    • 在列表中选择要添加的标签

    • 可以多选

    • 列表会显示:

      • 已全部包含:所有选中的笔记都已包含该标签

      • 部分包含:部分笔记包含该标签(显示”部分笔记已包含”)

  5. 应用到全部笔记

    • 选择完成后,更改会自动保存

    • 所有选中的笔记都会添加选中的标签

注意:批量操作会统一所有笔记的标签,只保留当前勾选的标签。

方法四:使用文内标签(如果启用)

操作步骤

  1. 检查标签模式

    • 进入”设置 → 通用设置”

    • 查看”标签模式”设置

    • 如果设置为”文内标签”,可以使用此方法

  2. 在笔记内容中输入

    • 在编辑笔记时,直接在内容中输入 #标签名称

    • 例如:输入 #工作#重要

    • 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创建标签

  3. 自动创建标签

    • 如果标签不存在,会自动创建

    • 标签会自动关联到笔记

注意:文内标签模式需要在设置中启用。


🎨 标签的两种模式

Dinox 支持两种标签模式,你可以根据使用习惯选择:

卡片标签模式(默认)

特点

  • 标签显示在笔记卡片上

  • 不在笔记内容中显示

  • 需要通过标签选择器添加

适用场景

  • 希望标签不影响笔记内容

  • 喜欢通过界面操作添加标签

  • 标签作为元数据使用

设置方式

  • 设置 → 通用设置 → 标签模式 → 选择”卡片标签”

文内标签模式

特点

  • 标签在笔记内容中,通过 # 符号输入

  • 可以直接在编辑时输入标签

  • 标签会显示在笔记内容中

适用场景

  • 习惯在笔记中直接写标签

  • 希望标签作为内容的一部分

  • 类似 Twitter、微博的标签使用方式

设置方式

  • 设置 → 通用设置 → 标签模式 → 选择”文内标签”

使用示例

今天学习了 Python 的基础语法,收获很大。
#学习 #Python #重要

⚙️ 如何管理标签?

编辑标签(重命名)

操作步骤

  1. 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
    • 设置 → 标签
  2. 找到要编辑的标签

    •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编辑的标签
  3. 打开菜单

    •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
    • 会弹出操作菜单

  4. 选择”编辑”

    • 在菜单中,点击”编辑”选项

    • 会弹出输入弹窗,显示当前标签名称

  5. 修改名称

    • 在输入框中修改标签名称

    • 注意:只能修改标签本身的名称,不能修改路径

    • 例如:#工作/会议 只能修改”会议”部分

  6. 保存修改

    • 点击弹窗右上角的”保存”按钮

    • 标签名称会更新

    • 所有使用该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更新

删除标签

操作步骤

  1. 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
    • 设置 → 标签
  2. 找到要删除的标签

    •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删除的标签

    • 注意:只能删除没有子标签的标签

  3. 打开菜单

    •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  4. 选择”删除”

    • 在菜单中,点击”删除”选项

    • 会弹出确认对话框:“删除后此标签将从所有笔记中移除,且无法恢复。”

  5. 确认删除

    • 点击”删除”按钮确认

    • 点击”取消”按钮取消操作

  6. 删除成功

    • 删除后,标签会从列表中消失

    • 所有使用该标签的笔记会自动移除该标签

    • 注意:删除操作不可恢复,请谨慎操作

移动标签

操作步骤

  1. 找到要移动的标签

    •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移动的标签
  2. 打开菜单

    •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  3. 选择”移动到”

    • 在菜单中,点击”移动到”选项

    • 会弹出目标选择列表

  4. 选择目标位置

    • 在列表中,选择要移动到的父标签

    • 可以选择”设为顶级标签”(移动到顶级)

    • 不能选择自己或自己的子标签作为目标

  5. 确认移动

    • 会弹出确认对话框:“确定将’XXX’移动到’YYY’吗?”

    • 点击”移动”按钮确认

    • 点击”取消”按钮取消操作

  6. 移动成功

    • 标签会移动到新位置

    • 标签路径会自动更新

    • 所有使用该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更新

合并标签

操作步骤

  1. 找到要合并的标签

    •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合并的标签(源标签)
  2. 打开菜单

    •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  3. 选择”合并到”

    • 在菜单中,点击”合并到”选项

    • 会弹出目标选择列表

  4. 选择目标标签

    • 在列表中,选择要合并到的目标标签

    • 不能选择自己或自己的子标签作为目标

  5. 确认合并

    • 会弹出确认对话框:“确定将’XXX’合并到’YYY’吗?”

    • 点击”合并”按钮确认

    • 点击”取消”按钮取消操作

  6. 合并成功

    • 源标签会被删除

    • 所有使用源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替换为目标标签

    • 注意:合并操作不可恢复,请谨慎操作

置顶标签

操作步骤

  1. 找到要置顶的标签

    •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置顶的标签
  2. 打开菜单

    •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  3. 选择”置顶”

    • 在菜单中,点击”置顶”选项

    • 标签会移动到同级标签的最前面

  4. 取消置顶

    • 如果标签已置顶,菜单会显示”取消置顶”

    • 点击后,标签会恢复到正常位置

调整标签顺序

操作步骤

  1. 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
    • 设置 → 标签
  2. 长按标签

    • 在标签列表中,长按要移动的标签

    • 标签会进入可拖动状态

  3. 拖动调整顺序

    • 保持长按,拖动标签到目标位置

    • 只能在同一父标签下调整顺序

    • 不能跨父标签拖动

  4. 释放完成

    • 释放手指,顺序调整完成

    • 新的顺序会自动保存

注意:只能调整同级标签的顺序,不能通过拖动改变父子关系。

搜索标签

操作步骤

  1. 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
    • 设置 → 标签
  2. 使用搜索框

    • 在页面顶部,找到搜索框(带有 🔍 图标)

    • 点击搜索框,输入关键词

  3. 查看搜索结果

    • 输入后,列表会实时过滤

    • 只显示名称包含关键词的标签

    • 搜索结果会展开显示匹配的标签

  4. 清除搜索

    • 删除搜索框中的文字

    • 或点击搜索框右侧的清除按钮

    • 列表会恢复显示所有标签


🤖 AI 自动生成标签

Dinox 支持 AI 自动生成标签功能,可以根据笔记内容自动生成合适的标签。

如何启用自动生成?

操作步骤

  1. 进入通用设置

    • 设置 → 通用设置
  2. 找到”标签数量”设置

    • 在设置页面中,找到”标签数量”选项

    • 这个设置控制 AI 最多可以为笔记生成多少个标签

  3. 设置数量

    • 可以选择 1-5 个

    • 建议设置为 2-3 个,保持标签简洁

  4. 保存设置

    • 设置会自动保存

自动生成的工作原理

  1. 分析笔记内容

    • AI 会分析笔记的标题、内容等信息
  2. 匹配已有标签

    • AI 会从你创建的标签列表中选择

    • 选择与笔记内容最相关的标签

  3. 自动生成

    • 如果匹配度足够高(≥0.5),AI 会自动生成

    • 如果匹配度不够,不会生成(避免错误标签)

手动触发生成

操作步骤

  1. 打开笔记详情页面

    • 在笔记列表中,点击笔记
  2. 打开操作菜单

    •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  3. 选择”标签”选项

    • 在菜单中找到”标签”选项

    • 点击后会弹出标签选择列表

    • AI 会自动生成建议的标签(如果启用)

  4. 查看建议

    • 在标签列表中,AI 建议的标签会高亮显示

    • 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建议


🔍 如何使用标签筛选笔记?

方法一:点击标签查看

操作步骤

  1. 在笔记列表中

    • 找到带有标签的笔记卡片

    • 标签显示为蓝色的小标签(#标签名称

  2. 点击标签

    • 点击任意标签

    • 会跳转到该标签的笔记列表页面

    • 页面标题显示:# 标签名称 (笔记数量)

  3. 查看标签下的笔记

    • 列表会显示所有包含该标签的笔记

    • 可以正常浏览、编辑、删除笔记

  4. 返回

    • 点击左上角的返回按钮

    • 或使用手势返回

    • 会返回到之前的笔记列表

方法二:在搜索中筛选

操作步骤

  1. 进入搜索页面

    • 点击搜索入口,进入搜索页面
  2. 使用标签筛选

    • 在搜索页面的筛选条件中,找到”标签”选项

    • 点击后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标签

    • 搜索结果会只显示包含选中标签的笔记

方法三:在侧边栏中筛选

操作步骤

  1. 打开侧边栏

    • 在笔记列表页面,从左侧边缘向右滑动

    • 或点击左上角的菜单按钮

  2. 找到标签列表

    • 在侧边栏中,可以看到常用标签

    • 每个标签显示名称和笔记数量

  3. 点击标签

    • 点击任意标签

    • 笔记列表会筛选,只显示包含该标签的笔记


💡 使用技巧和最佳实践

1. 标签命名要简洁

  • 好的命名:“工作”、“学习”、“重要”、“Python”

  • 不好的命名:“标签 1”、“测试”、“随便”

2. 合理使用层级结构

  • 创建父标签作为主要分类

  • 创建子标签作为细化分类

  • 不要创建过深的层级(建议 2-3 级)

示例

  • #工作(父标签)

    • #工作/会议(子标签)

    • #工作/项目(子标签)

3. 控制标签数量

  • 每篇笔记建议添加 2-5 个标签

  • 标签太多反而难以管理

  • 在”通用设置”中可以设置标签数量上限

4. 使用通用标签

  • 创建一些通用的状态标签

  • 例如:#重要#待办#已完成#归档

  • 这些标签可以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笔记

5. 定期整理标签

  • 删除不常用的标签

  • 合并相似的标签

  • 调整标签层级结构

  • 置顶常用标签

6. 利用搜索功能

  • 标签较多时,使用搜索快速找到标签

  • 在给笔记添加标签时,也可以搜索

7. 结合卡片盒使用

  • 卡片盒用于主要分类(工作、学习、生活)

  • 标签用于细化分类(Python、会议、重要)

  • 两者结合使用,分类更清晰


❓ 常见问题

Q1: 标签和卡片盒有什么区别?

A:

  • 卡片盒:用于主要分类,通常按主题、项目分类,笔记可以属于 1-5 个卡片盒

  • 标签:用于细化分类,可以添加多个标签,更灵活,支持层级结构

使用建议

  • 用卡片盒做主要分类(工作、学习、生活)

  • 用标签做细化分类(Python、会议、重要)

Q2: 一篇笔记可以添加多少个标签?

A:

  • 可以在”通用设置”中设置”标签数量”

  • 默认是 2 个,最多可以设置 5 个

  • 建议设置为 2-3 个,保持标签简洁

Q3: 标签的层级结构是什么意思?

A:

  • 标签支持父子关系,可以创建层级结构

  • 例如:#工作 是父标签,#工作/会议 是子标签

  • 子标签的路径使用 / 分隔

  • 添加子标签时,会自动包含父标签

Q4: 可以删除有子标签的标签吗?

A:

  • 不可以!必须先删除所有子标签,才能删除父标签

  • 这是为了防止误删除,导致子标签丢失

Q5: 移动标签会影响笔记吗?

A:

  • 不会!移动标签只会改变标签的位置和路径

  • 所有使用该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更新标签路径

  • 笔记内容不会受到影响

Q6: 合并标签是什么意思?

A:

  • 合并标签是将一个标签合并到另一个标签

  • 源标签会被删除

  • 所有使用源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替换为目标标签

  • 注意:合并操作不可恢复,请谨慎操作

Q7: 文内标签和卡片标签有什么区别?

A:

  • 卡片标签:标签显示在笔记卡片上,不在内容中,通过界面添加

  • 文内标签:标签在笔记内容中,通过 # 符号输入,会显示在内容中

选择建议

  • 希望标签不影响内容 → 使用卡片标签

  • 习惯在内容中写标签 → 使用文内标签

Q8: AI 自动生成的标签不准确怎么办?

A:

  • 可以手动调整标签

  • 删除不准确的标签,添加正确的标签

  • AI 生成只是建议,最终由你决定

Q9: 可以搜索标签吗?

A:

  • 可以!在标签列表页面,顶部有搜索框

  • 输入关键词,可以快速找到标签

  • 在给笔记添加标签时,也可以搜索

Q10: 标签会同步吗?

A:

  • 会!标签数据会同步到云端(如果开启了同步)

  • 在不同设备上登录同一账号,标签会同步


🎓 进阶使用

创建标签体系

对于复杂的需求,可以创建多层次的标签体系:

示例:工作标签体系

  • #工作(父标签)

    • #工作/会议(子标签)

    • #工作/项目(子标签)

      • #工作/项目/A项目(子标签)

      • #工作/项目/B项目(子标签)

    • #工作/日报(子标签)

使用通用标签

创建一些通用的状态标签,可以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笔记:

  • #重要:标记重要内容

  • #待办:标记待办事项

  • #已完成:标记已完成的任务

  • #归档:标记已归档的内容

结合卡片盒使用

卡片盒和标签可以结合使用,实现更精细的分类:

  • 卡片盒:主要分类(工作、学习、生活)

  • 标签:细化分类(Python、会议、重要)

示例

  • 一篇笔记可以属于”工作日志”卡片盒

  • 同时添加”会议”、“重要”标签

  • 这样既可以通过卡片盒筛选,也可以通过标签筛选


📝 总结

标签功能是 Dinox 中一个非常灵活的分类功能,它可以帮助你:

灵活分类:一篇笔记可以添加多个标签,从不同维度分类

快速查找:点击标签,快速查看该标签下的所有笔记

层级管理:支持父子标签,创建分类体系

AI 自动生成:AI 可以根据笔记内容自动生成合适的标签

批量操作:可以同时给多篇笔记添加标签

开始使用

  1. 创建几个常用的标签

  2. 给笔记添加标签(手动或自动)

  3. 利用标签快速查找笔记

  4. 根据使用情况优化标签体系

需要帮助? 如果遇到问题,可以:

  • 查看应用内的帮助文档

  • 在设置中查看相关说明

  • 联系客服获取支持

祝你使用愉快!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