🏷️ 标签
标签功能使用指南
📖 什么是标签?
标签是 Dinox 中一个灵活的笔记分类功能,它可以帮助你为笔记添加多个关键词,方便后续查找和管理。
简单理解:
-
🏷️ 标签:就像给笔记贴上的”便利贴”,可以添加多个
-
📝 笔记:一篇笔记可以添加多个标签
-
🌳 树形结构:标签支持父子关系,可以创建层级分类
举个例子:
-
一篇关于”Python 学习”的笔记,可以添加标签:
-
#学习(父标签) -
#Python(子标签,属于”学习”) -
#重要(另一个标签)
-
-
这样既可以通过”学习”找到它,也可以通过”Python”找到它
标签的优势:
-
✅ 灵活分类:一篇笔记可以添加多个标签,从不同维度分类
-
✅ 快速查找:点击标签,快速查看该标签下的所有笔记
-
✅ 层级管理:支持父子标签,创建分类体系
-
✅ AI 自动生成:AI 可以根据笔记内容自动生成合适的标签
-
✅ 批量操作:可以同时给多篇笔记添加标签
🎯 标签的使用场景
场景一:多维度分类
需求:从多个角度分类笔记
标签设置:
-
#工作、#学习、#生活(主要分类) -
#重要、#待办、#已完成(状态标签) -
#Python、#设计、#会议(主题标签)
使用方式:
-
一篇笔记可以同时添加:
#工作、#重要、#会议 -
这样可以从工作、重要、会议三个维度找到它
场景二:层级分类
需求:创建有层级的分类体系
标签设置:
-
#工作(父标签)-
#工作/会议(子标签) -
#工作/项目(子标签) -
#工作/日报(子标签)
-
-
#学习(父标签)-
#学习/Python(子标签) -
#学习/设计(子标签)
-
使用方式:
-
添加
#工作/会议标签时,会自动包含父标签#工作 -
点击
#工作可以查看所有工作相关的笔记 -
点击
#工作/会议可以只查看会议相关的笔记
场景三:状态标记
需求:标记笔记的状态
标签设置:
-
#待办、#进行中、#已完成 -
#重要、#紧急、#归档
使用方式:
-
给笔记添加状态标签,方便筛选和管理
-
可以快速找到所有待办事项或重要笔记
🚀 如何创建标签?
第一步:进入标签管理页面
-
进入设置页面
-
点击底部导航栏最右侧的”设置”图标(⚙️)
-
进入设置主页面
-
-
找到”标签”选项
-
在设置页面中,向下滚动
-
找到第一个设置卡片组(包含”卡片盒”、“思流”、“标签”等)
-
在这个卡片组中找到”标签”选项(带有 🏷️ 图标)
-
点击”标签”这一行
-
-
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-
页面顶部显示标题”标签”
-
右上角有一个”+“按钮(加号图标)
-
顶部有搜索框,可以搜索标签
-
下方显示所有标签的树形列表
-
第二步:创建顶级标签
操作步骤:
-
点击创建按钮
-
点击页面右上角的”+“按钮
-
会从底部弹出一个输入弹窗
-
-
输入标签名称
-
在输入框中输入标签名称
-
例如:“工作”、“学习”、“重要”
-
标签名称会显示为
#工作、#学习等
-
-
保存标签
-
点击弹窗右上角的”保存”按钮(✓ 图标)
-
标签会添加到列表中
-
弹窗会自动关闭
-
注意:
-
标签名称不能为空
-
标签名称会自动规范化(去除首尾空格等)
-
如果标签已存在,会提示”标签已存在”
第三步:创建子标签
操作步骤:
-
找到父标签
-
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作为父标签的标签
-
如果父标签有子标签,可以点击右侧的展开/收起按钮(▶️/▼)来展开或收起
-
-
打开菜单
-
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-
会弹出操作菜单
-
-
选择”添加子标签”
-
在菜单中,点击”添加子标签”选项
-
会弹出输入弹窗
-
弹窗顶部会显示”父标签:
#{父标签名称}”
-
-
输入子标签名称
-
在输入框中输入子标签名称
-
例如:父标签是”工作”,子标签输入”会议”
-
最终标签路径会是:
#工作/会议
-
-
保存标签
-
点击弹窗右上角的”保存”按钮
-
子标签会添加到父标签下
-
父标签会自动展开,显示子标签
-
标签路径说明:
-
顶级标签:
#工作 -
子标签:
#工作/会议(使用/分隔) -
多级子标签:
#工作/项目/A项目(支持多级嵌套)
💡 如何给笔记添加标签?
方法一:在笔记详情页面添加
操作步骤:
-
打开笔记
-
在笔记列表中,点击要添加标签的笔记
-
进入笔记详情页面
-
-
找到标签区域
-
在笔记详情页面,找到标签显示区域
-
如果笔记没有标签,会显示”添加标签”按钮
-
如果笔记已有标签,会显示标签列表
-
-
点击标签区域
-
点击”添加标签”按钮或任意已有标签
-
会从底部弹出标签选择列表
-
-
选择标签
-
在列表中,可以看到所有标签(树形结构)
-
点击标签,可以多选
-
选中的标签会显示勾选标记(✓)
-
可以搜索标签:在顶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
-
-
创建新标签(可选)
-
在搜索框中输入新标签名称
-
如果标签不存在,会自动创建
-
创建后会自动选中
-
-
完成选择
-
选择完成后,点击底部的”完成”按钮
-
标签会自动保存到笔记
-
弹窗会关闭
-
方法二:在编辑笔记时添加
操作步骤:
-
打开笔记编辑页面
-
在笔记列表中,点击要编辑的笔记
-
进入笔记编辑页面
-
-
打开操作菜单
-
点击页面右上角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-
或使用其他方式打开操作菜单
-
-
选择”标签”选项
-
在菜单中找到”标签”选项
-
点击后会弹出标签选择列表
-
-
选择标签(同方法一的步骤 4-6)
方法三:批量添加(多选模式)
操作步骤:
-
进入多选模式
-
在笔记列表页面,点击右上角的多选按钮
-
或使用其他方式进入多选模式
-
-
选择多篇笔记
-
点击笔记卡片,选中笔记
-
可以同时选择多篇笔记
-
选中的笔记会显示选中标记
-
-
打开标签选择
-
在底部操作栏中,找到”标签”或”设置标签”按钮
-
点击后会弹出标签选择列表
-
-
选择标签
-
在列表中选择要添加的标签
-
可以多选
-
列表会显示:
-
已全部包含:所有选中的笔记都已包含该标签
-
部分包含:部分笔记包含该标签(显示”部分笔记已包含”)
-
-
-
应用到全部笔记
-
选择完成后,更改会自动保存
-
所有选中的笔记都会添加选中的标签
-
注意:批量操作会统一所有笔记的标签,只保留当前勾选的标签。
方法四:使用文内标签(如果启用)
操作步骤:
-
检查标签模式
-
进入”设置 → 通用设置”
-
查看”标签模式”设置
-
如果设置为”文内标签”,可以使用此方法
-
-
在笔记内容中输入
-
在编辑笔记时,直接在内容中输入
#标签名称 -
例如:输入
#工作、#重要 -
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创建标签
-
-
自动创建标签
-
如果标签不存在,会自动创建
-
标签会自动关联到笔记
-
注意:文内标签模式需要在设置中启用。
🎨 标签的两种模式
Dinox 支持两种标签模式,你可以根据使用习惯选择:
卡片标签模式(默认)
特点:
-
标签显示在笔记卡片上
-
不在笔记内容中显示
-
需要通过标签选择器添加
适用场景:
-
希望标签不影响笔记内容
-
喜欢通过界面操作添加标签
-
标签作为元数据使用
设置方式:
- 设置 → 通用设置 → 标签模式 → 选择”卡片标签”
文内标签模式
特点:
-
标签在笔记内容中,通过
#符号输入 -
可以直接在编辑时输入标签
-
标签会显示在笔记内容中
适用场景:
-
习惯在笔记中直接写标签
-
希望标签作为内容的一部分
-
类似 Twitter、微博的标签使用方式
设置方式:
- 设置 → 通用设置 → 标签模式 → 选择”文内标签”
使用示例:
今天学习了 Python 的基础语法,收获很大。
#学习 #Python #重要⚙️ 如何管理标签?
编辑标签(重命名)
操作步骤:
-
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- 设置 → 标签
-
找到要编辑的标签
-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编辑的标签
-
打开菜单
-
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-
会弹出操作菜单
-
-
选择”编辑”
-
在菜单中,点击”编辑”选项
-
会弹出输入弹窗,显示当前标签名称
-
-
修改名称
-
在输入框中修改标签名称
-
注意:只能修改标签本身的名称,不能修改路径
-
例如:
#工作/会议只能修改”会议”部分
-
-
保存修改
-
点击弹窗右上角的”保存”按钮
-
标签名称会更新
-
所有使用该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更新
-
删除标签
操作步骤:
-
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- 设置 → 标签
-
找到要删除的标签
-
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删除的标签
-
注意:只能删除没有子标签的标签
-
-
打开菜单
-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-
选择”删除”
-
在菜单中,点击”删除”选项
-
会弹出确认对话框:“删除后此标签将从所有笔记中移除,且无法恢复。”
-
-
确认删除
-
点击”删除”按钮确认
-
点击”取消”按钮取消操作
-
-
删除成功
-
删除后,标签会从列表中消失
-
所有使用该标签的笔记会自动移除该标签
-
注意:删除操作不可恢复,请谨慎操作
-
移动标签
操作步骤:
-
找到要移动的标签
-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移动的标签
-
打开菜单
-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-
选择”移动到”
-
在菜单中,点击”移动到”选项
-
会弹出目标选择列表
-
-
选择目标位置
-
在列表中,选择要移动到的父标签
-
可以选择”设为顶级标签”(移动到顶级)
-
不能选择自己或自己的子标签作为目标
-
-
确认移动
-
会弹出确认对话框:“确定将’XXX’移动到’YYY’吗?”
-
点击”移动”按钮确认
-
点击”取消”按钮取消操作
-
-
移动成功
-
标签会移动到新位置
-
标签路径会自动更新
-
所有使用该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更新
-
合并标签
操作步骤:
-
找到要合并的标签
-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合并的标签(源标签)
-
打开菜单
-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-
选择”合并到”
-
在菜单中,点击”合并到”选项
-
会弹出目标选择列表
-
-
选择目标标签
-
在列表中,选择要合并到的目标标签
-
不能选择自己或自己的子标签作为目标
-
-
确认合并
-
会弹出确认对话框:“确定将’XXX’合并到’YYY’吗?”
-
点击”合并”按钮确认
-
点击”取消”按钮取消操作
-
-
合并成功
-
源标签会被删除
-
所有使用源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替换为目标标签
-
注意:合并操作不可恢复,请谨慎操作
-
置顶标签
操作步骤:
-
找到要置顶的标签
- 在标签列表中,找到要置顶的标签
-
打开菜单
- 点击标签右侧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-
选择”置顶”
-
在菜单中,点击”置顶”选项
-
标签会移动到同级标签的最前面
-
-
取消置顶
-
如果标签已置顶,菜单会显示”取消置顶”
-
点击后,标签会恢复到正常位置
-
调整标签顺序
操作步骤:
-
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- 设置 → 标签
-
长按标签
-
在标签列表中,长按要移动的标签
-
标签会进入可拖动状态
-
-
拖动调整顺序
-
保持长按,拖动标签到目标位置
-
只能在同一父标签下调整顺序
-
不能跨父标签拖动
-
-
释放完成
-
释放手指,顺序调整完成
-
新的顺序会自动保存
-
注意:只能调整同级标签的顺序,不能通过拖动改变父子关系。
搜索标签
操作步骤:
-
进入标签列表页面
- 设置 → 标签
-
使用搜索框
-
在页面顶部,找到搜索框(带有 🔍 图标)
-
点击搜索框,输入关键词
-
-
查看搜索结果
-
输入后,列表会实时过滤
-
只显示名称包含关键词的标签
-
搜索结果会展开显示匹配的标签
-
-
清除搜索
-
删除搜索框中的文字
-
或点击搜索框右侧的清除按钮
-
列表会恢复显示所有标签
-
🤖 AI 自动生成标签
Dinox 支持 AI 自动生成标签功能,可以根据笔记内容自动生成合适的标签。
如何启用自动生成?
操作步骤:
-
进入通用设置
- 设置 → 通用设置
-
找到”标签数量”设置
-
在设置页面中,找到”标签数量”选项
-
这个设置控制 AI 最多可以为笔记生成多少个标签
-
-
设置数量
-
可以选择 1-5 个
-
建议设置为 2-3 个,保持标签简洁
-
-
保存设置
- 设置会自动保存
自动生成的工作原理
-
分析笔记内容
- AI 会分析笔记的标题、内容等信息
-
匹配已有标签
-
AI 会从你创建的标签列表中选择
-
选择与笔记内容最相关的标签
-
-
自动生成
-
如果匹配度足够高(≥0.5),AI 会自动生成
-
如果匹配度不够,不会生成(避免错误标签)
-
手动触发生成
操作步骤:
-
打开笔记详情页面
- 在笔记列表中,点击笔记
-
打开操作菜单
-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”更多”按钮(⋯ 图标)
-
选择”标签”选项
-
在菜单中找到”标签”选项
-
点击后会弹出标签选择列表
-
AI 会自动生成建议的标签(如果启用)
-
-
查看建议
-
在标签列表中,AI 建议的标签会高亮显示
-
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建议
-
🔍 如何使用标签筛选笔记?
方法一:点击标签查看
操作步骤:
-
在笔记列表中
-
找到带有标签的笔记卡片
-
标签显示为蓝色的小标签(
#标签名称)
-
-
点击标签
-
点击任意标签
-
会跳转到该标签的笔记列表页面
-
页面标题显示:
# 标签名称 (笔记数量)
-
-
查看标签下的笔记
-
列表会显示所有包含该标签的笔记
-
可以正常浏览、编辑、删除笔记
-
-
返回
-
点击左上角的返回按钮
-
或使用手势返回
-
会返回到之前的笔记列表
-
方法二:在搜索中筛选
操作步骤:
-
进入搜索页面
- 点击搜索入口,进入搜索页面
-
使用标签筛选
-
在搜索页面的筛选条件中,找到”标签”选项
-
点击后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标签
-
搜索结果会只显示包含选中标签的笔记
-
方法三:在侧边栏中筛选
操作步骤:
-
打开侧边栏
-
在笔记列表页面,从左侧边缘向右滑动
-
或点击左上角的菜单按钮
-
-
找到标签列表
-
在侧边栏中,可以看到常用标签
-
每个标签显示名称和笔记数量
-
-
点击标签
-
点击任意标签
-
笔记列表会筛选,只显示包含该标签的笔记
-
💡 使用技巧和最佳实践
1. 标签命名要简洁
-
✅ 好的命名:“工作”、“学习”、“重要”、“Python”
-
❌ 不好的命名:“标签 1”、“测试”、“随便”
2. 合理使用层级结构
-
创建父标签作为主要分类
-
创建子标签作为细化分类
-
不要创建过深的层级(建议 2-3 级)
示例:
-
#工作(父标签)-
#工作/会议(子标签) -
#工作/项目(子标签)
-
3. 控制标签数量
-
每篇笔记建议添加 2-5 个标签
-
标签太多反而难以管理
-
在”通用设置”中可以设置标签数量上限
4. 使用通用标签
-
创建一些通用的状态标签
-
例如:
#重要、#待办、#已完成、#归档 -
这些标签可以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笔记
5. 定期整理标签
-
删除不常用的标签
-
合并相似的标签
-
调整标签层级结构
-
置顶常用标签
6. 利用搜索功能
-
标签较多时,使用搜索快速找到标签
-
在给笔记添加标签时,也可以搜索
7. 结合卡片盒使用
-
卡片盒用于主要分类(工作、学习、生活)
-
标签用于细化分类(Python、会议、重要)
-
两者结合使用,分类更清晰
❓ 常见问题
Q1: 标签和卡片盒有什么区别?
A:
-
卡片盒:用于主要分类,通常按主题、项目分类,笔记可以属于 1-5 个卡片盒
-
标签:用于细化分类,可以添加多个标签,更灵活,支持层级结构
使用建议:
-
用卡片盒做主要分类(工作、学习、生活)
-
用标签做细化分类(Python、会议、重要)
Q2: 一篇笔记可以添加多少个标签?
A:
-
可以在”通用设置”中设置”标签数量”
-
默认是 2 个,最多可以设置 5 个
-
建议设置为 2-3 个,保持标签简洁
Q3: 标签的层级结构是什么意思?
A:
-
标签支持父子关系,可以创建层级结构
-
例如:
#工作是父标签,#工作/会议是子标签 -
子标签的路径使用
/分隔 -
添加子标签时,会自动包含父标签
Q4: 可以删除有子标签的标签吗?
A:
-
不可以!必须先删除所有子标签,才能删除父标签
-
这是为了防止误删除,导致子标签丢失
Q5: 移动标签会影响笔记吗?
A:
-
不会!移动标签只会改变标签的位置和路径
-
所有使用该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更新标签路径
-
笔记内容不会受到影响
Q6: 合并标签是什么意思?
A:
-
合并标签是将一个标签合并到另一个标签
-
源标签会被删除
-
所有使用源标签的笔记会自动替换为目标标签
-
注意:合并操作不可恢复,请谨慎操作
Q7: 文内标签和卡片标签有什么区别?
A:
-
卡片标签:标签显示在笔记卡片上,不在内容中,通过界面添加
-
文内标签:标签在笔记内容中,通过
#符号输入,会显示在内容中
选择建议:
-
希望标签不影响内容 → 使用卡片标签
-
习惯在内容中写标签 → 使用文内标签
Q8: AI 自动生成的标签不准确怎么办?
A:
-
可以手动调整标签
-
删除不准确的标签,添加正确的标签
-
AI 生成只是建议,最终由你决定
Q9: 可以搜索标签吗?
A:
-
可以!在标签列表页面,顶部有搜索框
-
输入关键词,可以快速找到标签
-
在给笔记添加标签时,也可以搜索
Q10: 标签会同步吗?
A:
-
会!标签数据会同步到云端(如果开启了同步)
-
在不同设备上登录同一账号,标签会同步
🎓 进阶使用
创建标签体系
对于复杂的需求,可以创建多层次的标签体系:
示例:工作标签体系
-
#工作(父标签)-
#工作/会议(子标签) -
#工作/项目(子标签)-
#工作/项目/A项目(子标签) -
#工作/项目/B项目(子标签)
-
-
#工作/日报(子标签)
-
使用通用标签
创建一些通用的状态标签,可以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笔记:
-
#重要:标记重要内容 -
#待办:标记待办事项 -
#已完成:标记已完成的任务 -
#归档:标记已归档的内容
结合卡片盒使用
卡片盒和标签可以结合使用,实现更精细的分类:
-
卡片盒:主要分类(工作、学习、生活)
-
标签:细化分类(Python、会议、重要)
示例:
-
一篇笔记可以属于”工作日志”卡片盒
-
同时添加”会议”、“重要”标签
-
这样既可以通过卡片盒筛选,也可以通过标签筛选
📝 总结
标签功能是 Dinox 中一个非常灵活的分类功能,它可以帮助你:
✅ 灵活分类:一篇笔记可以添加多个标签,从不同维度分类
✅ 快速查找:点击标签,快速查看该标签下的所有笔记
✅ 层级管理:支持父子标签,创建分类体系
✅ AI 自动生成:AI 可以根据笔记内容自动生成合适的标签
✅ 批量操作:可以同时给多篇笔记添加标签
开始使用:
-
创建几个常用的标签
-
给笔记添加标签(手动或自动)
-
利用标签快速查找笔记
-
根据使用情况优化标签体系
需要帮助? 如果遇到问题,可以:
-
查看应用内的帮助文档
-
在设置中查看相关说明
-
联系客服获取支持
祝你使用愉快!🎉